談談皇帝的工作服-龍袍
龍袍是皇家專用的禮服,又稱龍袞,因袍上繡龍形圖案,故名。其特點是盤領、右衽、黃色。實際上廣義的皇帝禮服,無論上面有無龍形圖案,都可以稱為龍袍。在中國服裝史上,龍袍是地位最顯赫、氣派最莊嚴、材質最珍貴、工藝最精良、文化內涵最豐富、政治氣息最濃厚的傳統禮儀服裝
中國龍文化背景是龍袍產生和發展的土壤,是龍文化輻射到服飾藝術上的一種具體表現。在古代中國人的意識中,龍無所不能,既能乘云上天,布云施雨,也能潛入深淵,興風作浪。所以在中國流傳的古代神話中,常把對人類發展具有蓋世貢獻的英雄和領袖人物尊奉為神,同時也視他們為龍或龍的化身。
龍袍的顏色也并非全是黃色。唐代以前,不同的朝代,不同的君王、皇帝,對袍服的顏色,時有規定,時無規定,往往會根據當時的觀念和自身喜好而有所變化。如秦朝的龍袍顏色就為黑色,這是因為按五行說,始皇帝嬴政認為,秦之克周,猶如水之克火。既然周是“火氣勝金,色尚赤”,那么秦就是水。因此,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貴的顏色。
西漢前期,國祚色幾經改易。史載:“高祖之微時,嘗殺大蛇。有物曰:蛇,白帝子也,而殺者赤帝子?!眲罱h后以此確定服色尚赤,皇袍用紅綢,皇城宮殿四壁為紫紅。漢文帝十三年(公元前167年),魯人公孫臣上書,認為漢朝尚赤不合“五德終始論”,秦既為水德,漢取而代之,當為土德,服色應尚黃。但他的建議當時并沒有被采納。直到武帝繼位三十多年后的元封七年(公元前104年),才正式宣布改制,頒行“太初歷”,改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,以夏正為準,建寅之月(即今正月)為歲首;服色也從尚赤改為尚黃。從隋唐開始,到明朝結束,柘(赭)黃這種黃中帶赤的顏色,一直是皇帝的常服顏色。
另外,龍袍作為皇帝的平常衣服,場合不同,所穿樣式也就不同。到了清朝的時候,皇帝的服裝可以分為吉服,禮服,常服,行服,雨服和便服。在這些種類中,我們一般在電視中所見的龍袍,其實只是龍袍中的冰山一角而已,它們只不過是占吉服的一部分。
古時沒有洗衣機,從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,宮里的衣服,都是由浣衣局等地方統一清洗??墒强匆路念伾珮邮?,又不像皇上和嬪妃的衣物,那么,皇帝不計其數的龍袍又在哪里清洗呢?
其實皇帝的龍袍就相當于是一件工作服,只有在重大場合的時候才會穿?;蕦m里面有很多宮女是負責打掃衛生的,所以在皇帝去到哪兒之前,地一定要擦的特別干凈,甚至是可以當做鏡子的樣子。比較節儉的皇帝會在一段時間內,將龍袍小心打理一下,而稍微奢侈的皇帝則是直接封存,再也不穿了。
相關標簽:服裝趣聞